台灣好漾社會發展協會在108年獲得文化局補助,執行「108年度社區營造三期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─好漾跨文化工作隊培力計畫」,成功培訓出印尼籍、越南籍、中國籍、台灣籍阿美族、台灣籍達悟族等來自不同國家、或台灣原住民族群的姊妹們及其子女組成的20名跨文化工作隊員。發展出「椰香咖喱雞、香蘭椰絲球、Peceh綜合蔬菜盤、黃金雞湯」4個以印尼飲食文化為主的跨文化教案,進入花蓮縣國中基層教師聚會、花蓮市及鳳林縣各老人關懷據點,進行與社區中不同國族的看護工與銀髮老大人之間的跨代、跨文化交流學習。新住民姊妹的發想是這次計畫的源頭,從一開始說說家鄉菜,到桌遊菜單、菜色的規劃、遊戲規則的討論到最後具象的呈現,新住民姊妹花了很多時間和張明慧老師的團隊一起討論,姊妹們是這次桌遊的共同設計者也是種子講師培訓的師資。透過研發過程,召喚東南亞籍新住民姊妹母國文化記憶,提供當地傳統佳餚為桌遊的素材,匯集東南亞料理中具代表性的食材,並在分享的過程中,了解培力姊妹們文化講習的自信。新移民二代也藉由參與設計的過程,增加對東南亞文化的認識與認同,增進親子間的連結與合作。此精神亦展現在桌遊的名稱上:ngonqua´sate好時堂,結合越語、印尼語、客語、中文來命名,也蘊含女子一起共渡並創造好時光的隱喻。
今年度藉由「新住民藝文推廣及社造參與計畫」將延續去年的計畫,透過「ngonqua´sate好時堂」、東南亞文化桌遊等,將性別、族群、階級等議題融入桌遊種子教師的培訓,在花蓮縣各個新住民據點進行培訓及試教,進入社區讓社區發展可以有更多的想像,增加公共參與及多元管道的跨文化交流機會。期待提升大家對不同文化與食物的接受度,促成族群的融合。
計畫目標: 將「ngonqua´sate好時堂」與東南亞文化桌遊帶到花蓮縣北、中南三區,培訓區域內社區發展工作者成為種子教師,成為與課程內容相結合的教材教具、也提供不同樣貌的跨文化交流媒材。
作為進入社區與長輩、東南亞籍新住民姊妹、新住民二代互動的媒介,提供跨代、跨文化的交流學習。
提供多元管道的跨文化交流機會,與社區據點的課程結合,成為多語教材,從遊戲中學習語言,增加課程的趣味性,同時也認識不同的文化。